English

发展个性培养栋梁

———华罗庚中学“研究性学习”纪实
2000-11-07 来源:光明日报 周萍 我有话说

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二年级学生罗斌原为华罗庚中学98届毕业生。刚入大学,他就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。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:善于思考、有创见、动手能力强。罗斌只是华中众多得到这种评价的优秀毕业生之一。他们的成功,得益于华罗庚中学的“研究性学习”。

华罗庚中学原名金坛县中学,创建于1922年,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是这所学校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。1985年,学校正式更名为华罗庚中学。建校近80年,这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,如物理学家汤定元、地质学家孙枢等中科院院士和中共中央委员宋瑞祥、王云坤等领导干部。

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,华罗庚中学坚持“发展个性、培养栋梁”的办学思想,致力于弘扬华老精神,注重求实创新。在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中,他们发现一些优秀学生到了大学后,发展后劲不足。这引起了校领导们的思考。传统的教育模式,一切为了高考,往往使学生成绩上去了,能力却得不到同步发展。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将寻山问宝的本领交给学生本人,并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。于是,他们提出实现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目标,开始进行“研究性学习”的教学探索。

“亮出你的观点”,是研究性学习给予学生开启智力之门的第一把钥匙。无论是在课堂或是在专业讲座、课题组讨论会上,学校全力提倡自主学习,发展求异创新思维,鼓励学生向老师、向课本质疑,培养学生独立思考;学校实验室全天候开放,学生向老师提出实验设想后,随时可进入实验室做实验,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;开设专题讲座课程,内容涉及自然、社会各个领域,让学生关心自然,关心社会,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,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
学生课题组是华罗庚中学独具特色的教学尝试。任何学生都可递交选题,老师认可专项课题后,不同年级的学生可组成课题组。查阅资料、动手实验、搞社会调研、进行市场分析,都由学生自己完成,老师仅适当加以指导。学生提出的课题多为日常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,比如环境保护、能源问题、热点时政追踪、股市分析、区域经济问题等,因此他们全身心地投入“工作”,甚至放弃星期天的休息。孙炜军、张杰、张琳瑜、于龙四位同学研究的《马铃薯芽栽培实验初探》,获全国中学生科技发明大赛“优秀项目探索奖”。金坛水产养殖颇负盛名,学生们针对这一地方特色进行了“水体消毒”专项课题研究,经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,开发出“二氧化氯固体消毒剂”,已在养殖户中使用。

曾有人担心,搞“研究性学习”会分散学生的精力,影响高考成绩。但校长潘溪民对此却充满信心。他说,现在的高考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知识的能力。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开拓型的综合性人才,实践证明,“研究性学习”让学生成为课程教育的主体,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,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,并让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挥,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,给华罗庚中学这所历史悠久的名校注入了新的活力。今年是江苏省首次实行高考3+X考试,华罗庚中学本科录取率超过往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